5月10日, "东数西算" 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并已达到上线即饱和运营的状态;二季度,贵州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60个,总投资2058.69亿元,涉及多个科技创新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
今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规划层面被多次提及。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一周之内先后重点提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月,国办发文提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国常会明确“专项债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提出,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布局……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以5G、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基建建设与投资正在进入新一轮提速期,伴随更多政策暖风,相关产业有望呈现出更高成长性。
“5G基站、超算、芯片将迎来巨大需求,同时结合‘东数西算’等政策导向,相关产业必定迎来新机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包括底层平台应用到的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体系或都将展现出实质性突破。新基建的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相关企业的生产效率,畅通国内要素流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在各方推动之下,新基建受到投资市场期待。“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是本轮新基建的两大重点。”相关市场人士表示,持续看好数字经济新基建的相关产业链投资,重点包括:5G基站、光纤通信、IPV6、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
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新基建投入在“十四五”期间有望达到10万亿的规模。其中,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会不断提升,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经济产出。2021年我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总收入达1500亿元。据中信证券估算,未来我国IDC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2022-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保持在24.8%左右。
相较于传统基建,新基建项目市场化特色更加明显。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近期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本轮新基建的新特点值得期待,或许可以更多地通过运用商业手段融资。
为扩大有效投资,存量资产盘活也成为政策跟踪重点。5月25日,国办对外公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政策解读发布会说,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对盘活存量资产的回收资金,要确保主要用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精准有效支持102项重大工程等。
政策有力支持新基建投入,市场反馈积极。数据显示,Wind新基建指数5月1日至5月27日累计涨幅达4.64%,跑赢三大指数。
与此同时,基建以及新基建的健康发展问题引发各方重视。
其中,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产能过剩成为政策实施要点。“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明确提出,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
“新基建是一项长期战略,在全国整体规划下,各地应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在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看来,各地应该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选择不同的重点发展领域,打造一批标杆性应用场景,构建数字经济差异化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李鸣提到,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如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新基建研究机构、技术服务机构、资本、金融服务等产业相关方共同努力,用创新型思维促进形成新基建生态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底层平台开发、应用场景探索和商业模式创新,新基建的发展需要各个相关方积极参与。”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副教授王鹏看来,目前各地纷纷布局新基建,反映出了国内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能力水平方面的差异。在整体布局上,各地应该注意明确发展路径,形成全国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