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FOF主要就是赚资产配置的钱。”面对采访,浙商基金FOF及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管宇这样表示。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FOF基金经理需要把握各类资产的中长期趋势,充分分散风险。“想要通过选基实现‘躺赢’是不可能的。”
管宇是浙江大学的应用数学博士,此前任职于平安资管、信泰人寿、华宝证券等。在加入浙商基金前,管宇曾任平安财险资管部战略资产配置和量化投资负责人,管理规模超3000亿元,所构建的ALM体系于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在银保监会年度评估为优秀。
长期管理险资的经历,让管宇拥有了多类型资产的配置能力,这在公募行业并不常见。在此前的管理经历中,管宇的组合覆盖了FOF、MOM、权益基金、固收基金、金融产品、债权计划、REITs等二十多种资产。目前,管宇团队即将发行第一只偏债FOF,未来,浙商基金的FOF产品线还有很多可能性。
FOF核心收益
来源于资产配置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浙商基金首只偏债FOF的投资策略?
管宇:概括来说就是战略资产配置(SAA)+战术资产配置(TAA)+基金优选。
第一层是以战略资产配置(SAA)获取贝塔收益。具体来说,要根据产品的负债、久期、风险预算和收益预算等,结合中长期市场数据的量化统计分析,确定各类资产的合理配置中枢。
第二层是战术资产配置(TAA)。在确定配置中枢以后,对预期会产生相对出色绩效的资产类别进行超配,对可能相对绩效较差的资产类别进行低配。
第三层就是基金优选。在确定每类资产的类别和配置比例的基础上,选出具有稳定阿尔法的优秀管理人,增厚产品收益。
我认为贝塔也好,阿尔法也罢,都是一脉相承的,囊括在体系之内。对于FOF,我始终认为资产配置是核心。我在平安财险管理3000多亿规模的组合,年化收益是6.16%,其中战略资产配置的收益是5.64%,整个组合超过90%的收益都来源于资产配置。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债基的选择,您最看重哪方面的因素?
管宇:我们构建了1F+6P的基金评价体系,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F(Firm,公司)的整体能力,包括文化、制度等等。
做固收类配置的话,我个人比较看重的是基金公司的信评能力,包括信评团队的人员背景、信评实施流程、覆盖范围等,看过去是否有踩雷的情况。我会非常注重机构的风控能力,因为固收和权益不同,他是0和1的关系。
期待更多投资工具
证券时报记者:您之前在险资工作了很长时间,现在加入公募,是如何考虑的?您觉得做保险产品的投资和做公募FOF有什么异同?
管宇:公募行业近几年是飞速发展的,FOF又是其中很有前景的赛道,和我之前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匹配。
都说险资的钱是“保命钱”,所以会特别重视风控,强调绝对收益。我在险资时,对于实现严格风控下的收益目标有着多年的积累,我构建的配置体系覆盖了A股、港股、美股、固收、量化对冲、金融产品、REITs等资产,通过全天候的资产配置降低组合波动。
相比之下,公募目前可投资的资产类别还比较少,仍是以权益、固收和货币这三类资产为主。如果资产类别更丰富的话,控制组合的波动更将如虎添翼。相信随着监管的推动,公募的可配置资产会越来越多元化。
证券时报记者:你比较期待公募行业下一步发展哪些配置工具?
管宇:我觉得可以发展的有商品ETF,这类ETF目前发行的类别还是比较少的,产品的数量也还不够多。此外还有期权类的资产等,如果这些都能纳入公募的投资范围,相信资产的配置会更有效,组合会更稳定。
不可能靠选基“躺赢”
证券时报记者:FOF今年以来业绩持续震荡,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您是如何看待FOF近期的业绩波动和相关争议的?
管宇:FOF的业绩有短期波动,我觉得都是正常的。FOF赚的到底是什么钱?在我看来是资产配置的钱,把握各类资产中长期的趋势,同时做好风险分散。
当前,部分FOF产品配置的资产类别还比较单一,主要是权益和固收,缺乏多样化资产的对冲机制,因此风险控制有时候做得不是很理想。
我始终认为,基金只是组合的配置工具。想着选出一些优秀的基金长期持有,就可以“躺赢”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和不那么擅长的市场领域,对于FOF基金经理来说,还是要提升资产配置的能力,并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风格,选出合适的基金经理,并根据组合状况和市场环境进行动态调整。
证券时报记者:站在当前时点,您如何看待后市?
管宇:今年整体来看,宏观环境是很复杂的。出口业务和基建投资是经济的主要支撑,受疫情影响,供给一定程度上是收缩的。3月至5月,债市呈现窄幅震荡的格局。
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后续经济复苏的斜率会相对平滑,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概率较低,债市总体仍会以震荡为主。
因此,下半年债市资本利得的收益难度会比较大,收益率也会处在相对低位。我们的策略就是投资确定性更高的标的,比如一些票息合理,灵活度较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