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询价
决不将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带入小康,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在浙江,养殖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环保优先的原则,成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
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治水对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近日,浙江在线记者随省治水办、省农业厅和省畜牧局探访了全省多个致力于治水促转型的典型案例,关注这些地区和企业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
例如,在衢州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唐勇表示,他坚决不会因违法排污而遭到调查。他对环保处理生猪排泄物的发展十分看重,每年由此为公司增收数百万。他认为:“养猪就要在环保上舍得投资!”这番话不仅道出了他的经营理念,更是他父亲传授的至理名言:“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产业。”秦唐勇深知,要在养猪行业长久立足,环保是不可或缺的原则。
在过去十年中,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从最初的100头母猪发展至现在的1.5万头生猪,年出栏商品猪达3万头。公司建立了数千平方米的猪粪收集中心,开展养殖废水的综合治理,引进高科技沼气工程等,始终保持对环保理念的贯彻与落实。秦唐勇认为,“五水共治”为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他们已经委托专业公司对养殖场进行规划设计,计划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场的设施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力争将养殖场打造成为省级的美丽牧场。此外,沼气工程红泥沼气袋的应用为禽畜粪便的变身提供了支持,这一项目由济宁弘景环保负责,该公司专注于禽畜粪便处理设备和沼气工程设备的销售。
总之,在浙江,转型升级的畜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确保生态环保的背景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