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铜的化学成分、性能与应用
红铜,亦称为**纯铜**或紫铜,主要牌号包括T1、T2、TU1、TP2等。红铜以其卓越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它的塑性极佳,可通过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形状多样化,包括管、棒、线、条、带、板及箔等多种铜材。
在电气工程和电子设备中,红铜主要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及电火花电蚀铜等对导电性有高要求的产品。此外,它也常见于减少磁性干扰的磁学仪器与仪表,例如罗盘与航空仪表等。
以下是红铜典型牌号的化学成分:
典型牌号及化学成分: T1: Cu 99.95% ; P 0.001% ; Bi 0.002% ; Sb 0.002% ; As 0.005% ; Fe 0.002% ; Ni 0.003% ; Pb 0.005% ; Sn 0.02% ; O -
T3: Cu 99.7% ; P - ; Bi 0.002% ; Sb 0.002% ; As - ; Fe - ; Ni 0.01% ; Pb - ; Sn - ; O -
TP2(C12200): Cu 99.9% ; P 0.015-0.040% ; Bi - ; Sb - ; As - ; Fe - ; Ni - ; Pb - ; Sn - ; O -
TAg0.1: Cu 99.5% ; Ag 0.06-0.12% ; P 0.002% ; Bi 0.005% ; Sb 0.01% ; As 0.05% ; Fe 0.2% ; Ni 0.01% ; Pb 0.05% ; Sn 0.1%
在电火花电蚀铜中,不同牌号的红铜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性质及应用:
T1 纯红铜: 该材料具有高纯度、组织细密、含氧量极低,且无气孔、沙眼,导电性能极佳,电蚀加工后模具表面光洁度高。经过热处理,电极展现出无方向性,适合用于冲压模、塑胶模、橡胶模、压铸模及拉链模生产。其密度为8.9g/cm3,电导率≥58.5MS/m,硬度≥85.2HV。
TAg0.1 银铜电极: 此牌号的电蚀速度快、磨损小、低损耗,并且精加工与细加工可一次完成,是精密制模的理想选择。其密度为8.91g/cm3,电导率≥56.8MS/m,硬度≥99.3HV。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红铜在其化学成分和性能上都展现出卓越的特性,从而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