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环境是自然景观中令人青睐的部分。在水边安置雕塑,可以产生美丽的倒影,为环境增添丰富的情趣。这种以雕塑为主的喷泉设计,使得水流从雕塑结构中自然流出,形成雕塑形象与喷泉的和谐美感。
在景观雕塑的设计中,植物作为背景不断提升视觉效果,对雕塑内容的呈现也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例如,高大的乔木以其强大的遮阴效果,可以衬托出雕塑的细致和温柔,非常适合用大理石或花岗石制作的雕塑。与此同时,低矮的灌木丛可以形成天然的绿墙背景,清晰地轮廓出雕塑的形态,吸引观众的目光。攀缘植物则丰富了雕塑的形象,或者可以弥补雕塑在处理上出现的缺陷,更好地与大自然相融合。
在秦汉时期,中西方大型人物雕塑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直接源于中西审美观的不同。中国的审美观强调集体之美,无论是秦始皇的雕像还是汉俑,所展现的都是强大的阵列和庄重的威严。这种美主要通过众多人俑的排列、组合及相互联系而体现。然而,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则更注重个人的表现美。例如,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雕像展现了个人的力量与魅力,明显刻画出他目光炯炯、手持武器的姿态,即使是在表现群体像时,仍旧不愿意通过整体来传达美。
黑格尔将雕塑艺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独立的雕塑作品,另一种则是为建筑空间服务的雕塑。前者的环境由雕塑艺术本身设定,后者则与建筑物的关系密切相关。这种关系不仅影响雕刻作品的形式,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决定其内容。因此,按照黑格尔的美学划分,前者可称为独立美,而后者则为依附美。展厅雕塑和园林雕塑则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