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径运动中,&strong>标准运动场地和标准塑胶跑道的设计和布局对运动员的表现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内突沿半径R=36.50米的场地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发挥条件。这种场地的特征在于直段距离的变化,半径R=37.898米的场地直段距离G为80米,而R=36.50米的场地直段距离G则为84.39米,增加了8.78米的跑进距离,从而有利于运动员提高速度。因此,当前新建的田径场地普遍采用半径R=36.50米的设计。
根据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发布的《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strong>半径R=36.50米的跑道被认定为标准塑胶跑道,这是全球田径场地设计的重要参考标准。田径运动场地的构造和形状经历了多次演变,早期有马蹄形场地、篮曲式场地、三圆心式场地等多种形式。最终,跑道的周长稳定在400米,成为以内突沿半径R=36米为特征的半圆式田径场。这种设计一直沿用至第22届奥运会。
为迎接1984年美国第23届奥运会,&strong>兴建了内突沿半径R=36.50米的半圆式场地。而在韩国,为了举办第24届奥运会,则建造了半径R=37.898米的场地。经过长期的实践,各国普遍认为半圆式场地是形状最优的设计类型,因为它的弯道半径相等,使得运动员在弯道上的技术表现更加稳定,有助于提高速度。在场地的设计、计算、测绘和组织田径比赛等方面,这种设计也具备了更大的便利性。
内突沿半径R=37.898米的场地尽管由于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可以更容易地维持身体平衡, 但这一设计在我国及众多国际大赛中逐渐成为主流的场地类型,因其有助于运动员在弯道跑时加速,保障了赛事的观赏性和竞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