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跑道的分类
在体育领域中,塑胶跑道是各级学校及体育场田径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跑道的标准与非标准划分,标准跑道的周长为400米,而半径通常为36.5米,也有36米和37.898米的类型。相对的,非标准跑道则根据场地的具体形状和规格进行调整,常见的周长有200米和300米等。
依照施工的结构和材料,塑胶跑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预制型塑胶跑道
- 全塑型塑胶跑道
- 混合型塑胶跑道
- 复合型塑胶跑道
- 透气型塑胶跑道
- EPDM塑胶跑道
其中,预制型和全塑型塑胶跑道因其卓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田径运动场。然而,它们的高昂价格往往让许多中小学难以承受。
混合型和复合型塑胶跑道的性能介于全塑型与透气型之间,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对基础的要求也较高。透气型塑胶跑道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符合GB/14833-93标准,是众多中小学的优选。而EPDM塑胶跑道则主要适用于小学和幼儿园等非标准场地。
塑胶跑道的主要材料
塑胶跑道通常使用以下原材料:
- 双组份聚氨酯浆料:主要用于全塑型、混合型及复合型塑胶跑道
- 单组份聚氨酯胶水:主要用于复合型、透气型及EDPM塑胶跑道
- PU颗粒、EDPM颗粒、黑色废轮胎颗粒等
混合型跑道的铺设工艺
塑胶跑道的铺设一般采用三步施工法。首先,在胶液中加入适量的橡胶粒,底胶厚度设为8毫米,待其固化后,再铺设厚度为2毫米的胶液,并均匀撒上红颗粒,最后喷涂一层胶液。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 清扫场地
- 底胶配料
- 混合搅拌
- 摊铺
- 消泡
- 固化
- 面胶配料
- 混合搅拌
- 摊铺
- 消泡
- 撒颗粒
- 回收胶粒
- 滚胶
- 测量画线
- 检测点线
- 竣工
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
- 检查基础层的平整度,必要时进行找平处理。
- 在铺设底胶前,确保地基干净,并准确测量施工线。
- 刮胶时要均匀,确保胶层厚度一致。
- 面胶未固化前撒上红颗粒,并进行喷胶处理,确保颗粒不脱落。
- 按照田径场地标准准确喷划工艺线。
透气型跑道的产品特性
透气型跑道以其特殊的性能受到欢迎:
- 达到行业标准,保证了平整度优异且无脱粒现象。
- 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弹性,未出现起泡现象。
- 适合全天候使用,表现出色的耐候性及耐压缩性。
- 整体价格经济,是学校及运动场地的理想选择。
透气型跑道的施工步骤
- 场地清洁,混凝土涂底油,沥青面批刮。
- 机械铺设底层厚度为11毫米,配合单组份胶粘剂与橡胶颗粒。
- 机械喷涂面层厚度为1.5毫米,使用单组份胶粘剂与EPDM颗粒,完成后再反向喷涂一遍。
- 进行跑道的测量、放样及划标志线。
- 场地清理,并结束施工过程。
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塑胶跑道的种类、材料及铺设工艺,助力于校园及运动场地的建设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