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牌号分组
200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
300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型号301—延展性优越,适用于成型产品。可通过机械加工迅速硬化,焊接性能良好,抗磨损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型号302—耐腐蚀性与304相当,因含碳量较高,其强度更佳。
型号303—通过添加微量的硫和磷,提升其可切削性。
型号304—一般型号,广泛应用,被称为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型号309—相比304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
型号316—第二大应用广泛的钢种,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器械。由于添加钼元素,使得其拥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尤其是对氯化物的抵抗力,因此又称为“船用钢”。
型号321—通过添加钛元素,降低焊缝锈蚀风险,其他性能与304相似。
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
型号408—耐热性良好,但抗腐蚀性较弱,含11%的铬和8%的镍。
型号409—成本较低,通常用于汽车排气管,属于铁素体不锈钢。
型号410—马氏体鋼,高强度,抗腐蚀性较差。
型号416—添加硫元素以改善加工性能。
型号420—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具备良好的磨光特性。
型号430—主要用于装饰应用,如汽车饰品。形成性良好,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稍逊。
型号440—高强度的刃具钢,含碳量适中,经过热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最常见于剃须刀片,主要型号包括440A、440B、440C与440F(易加工型)。
5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630为最常见,也被称为17-4,含17%的铬和4%的镍。
不锈钢的分类
根据成分,不锈钢可划分为以铬为主的铬不锈钢和以铬、镍为主的铬镍不锈钢。工业上常用的不锈钢按金相组织分类,具体包括:
马氏体不锈钢:铬含量12%~18%,碳含量0.1%~0.5%(有时可达1%),常见型号有1Cr13、2Cr13、3Cr13、4Cr13等。
铁素体不锈钢:铬含量12%~30%,常见型号有0Cr13、0Cr17Ti等。
奥氏体不锈钢:铬含量12%~25%,镍含量7%~20%(或超过20%),典型代表为1Cr18Ni9Ti。
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相似,但含有一定数量的铁素体,常见型号包括0Cr21Ni5Ti。
沉淀硬化不锈钢:主要含有较高的铬和镍,低碳,高强度。
在选择不锈钢时,需考虑审美标准、气候环境及清理方式。一些应用重视结构完整性而非外观,比如工业建筑的屋顶和墙面。
在干燥室内环境中,304不锈钢表现良好,但在户外环境中,尤其是污染严重或沿海地区,需定期清洗,以保持外观。此时,含镍的不锈钢更加适合,304不锈钢适合用于幕墙、侧墙和屋顶等建筑用途,但在侵蚀性强的环境中,推荐使用316不锈钢。
逐渐,人们对不锈钢在结构应用中的优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设计准则中也包含了304和316不锈钢。此外,因“双相”不锈钢2205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及强度,也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