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淅川县积极响应“宜居、滨水山城”的建设目标,并围绕“保水质、护运行”的总体战略,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通过有效的城市建设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措施,该县正在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保护筑起坚实的屏障。
宜居山城:打造基础设施淅川县位于丹江口水库的上游,城区覆盖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5万。然而,城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低且容量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以及快速的城镇化使得这些原有设施的能力显得极其不足,尤其是乡镇地区,截至2013年底,15个环库区乡镇完全没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淅川县不仅是水源的最后一道屏障,还是水源保护的重要区域,受到广泛关注。县长赵鹏强调:“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其效果将影响当代及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配套管网提升视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满足淅川县日益增长的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需求,该县经过充分调研,与发改委、住建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启动了以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核心的防污治污基础设施项目。新建的项目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厂,同时对现有的污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以切实改善城乡环境,保护丹江口水库的水质。
环保创新:沼气工程的贡献在环保方面,淅川县也积极推广红泥沼气袋等沼气工程。这种创新的沼气发酵袋不仅有效处理了生活垃圾和禽畜粪便,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也为家庭提供了节能便利。红泥沼气袋的生产和销售由济宁弘景环保设备公司承担,该公司专业生产粪便处理设备和沼气工程设备,为本地区的环境保护贡献了积极力量。
总体而言,淅川县在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水质保护的重要性,正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推动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宜居、滨水山城”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