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养殖、饲料企业表现受挫之外,原料市场同样难逃弱势。与往年大不相同的是,今年很难再听到饲料企业抱怨原料价格上涨太快,或者养殖户诉苦说养殖成本大幅上涨。今年的情况是,养殖市场不景气,拖累了饲料企业销量下滑,从而使得原料需求下降,价格下跌。今年整个原料—饲料—养殖的价格传导似乎倒过来了,终端为王,掌控了饲料企业、原料供应商的命脉。
一、生猪养殖业弱势
尽管生猪价格在3月底出先上涨,但是价格上涨的背后是生猪存栏的大量减少。这一部分,应当是难以承受深度亏损的小散以及部分规模猪场的退出造成的。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为1557万吨,相比去年 下降了3.1%,为五年来同期首降。就生猪存栏来看,3月末的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0.7%;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7%,同比下降15.3%。
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已经攀升至13元/公斤,部分养殖户/场已经摆脱了亏损区间。部分养殖户看好五一猪价上涨至14元,进行惜售压栏状态。在原本存栏量就已经减少的背景下,五一过后大量育肥猪出栏,猪料消费将进一步减少。据调查显示,70%的猪料企业在第一季度业绩下降了20%-30%。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表示:受养殖调整影响,今年一季度饲料总产量以及配合、浓缩、预混合饲料产量均同比下降4%、3.2%、9.2%和4.3%。
二、猪饲料的消费减少 导致豆粕、菜粕、麸皮等原料需求不畅
春节假期结束之后,3月份开始工厂陆续正常开工,而豆粕、棉菜粕、麸皮的价格也由此踏上了下行的渠道。据静书了解,目前全国43豆粕成交价格在2855元/吨,相比3月初的3123元下降了268元/吨;菜粕报价在2327元/吨,相比3月初下降了60元/吨。麸皮价格下降最为明显,当下1200元/吨的价格达到三年来最低水平。如果说造成豆粕弱势的原因是受到大豆供应充足的影响,那么菜粕每年在3-5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没能出现原本的上涨行情,造成当下植物蛋白全线下跌最根本的原因应当是需求面的影响。也就是上文中我们提到的生猪市场。当下豆粕与菜粕的差价在500元,豆粕的性价比优势明显,各大饲料企业自去年就不断调整菜粕的添加比例,使得菜粕今年上半年需求异常疲弱。以淡水鱼料为例,一般情况下添加比例在30%左右,而去年开始有企业下降到10%-15%,减少了一半的量。据静书了解,在猪料、禽料、水产料中,豆粕的添加比例均有15%-20%的增长。3月份以来豆粕出货要略低于去年同期,若不是由于今年价格优势明显替代部分菜粕,否则出货减少的程度要更明显。
今年的这种情况,更加印证了需求才是硬道理这句话。除了我们行业本身的各种因素作用之外,经济大环境的增长放缓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个时候,我们更加清晰得看到养殖终端的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这也正是为什么今年饲料企业的重点都从扩产转移到养殖户身上来,不论是大北农的“猪管网”,还是新希望的“福达计划”,均是要为养殖户提供各种管理、技术、金融等服务。
还有一点我们要看到的是,尽管去年全国饲料总量以及大部分饲料企业的产量没有增长多少,但是大部分饲料企业的利润是增长的。而今年是要面临的更多是收入、利润双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