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施农业中,使用的塑料薄膜在透光率、保温、抗拉及耐老化等性能方面均优于普通农膜。这使得大棚膜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及收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常用的大棚膜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聚氯乙烯(PVC)棚膜;第二种是聚乙烯(PE)棚膜;第三种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棚膜;第四种是调光性农膜。这几种棚膜在性能上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它们的使用效果各不相同。
聚氯乙烯(PVC)棚膜的优势在于保温性、透光性和耐候性较好,柔软且易于造型,适用于温室、大棚及中小拱棚的外覆盖材料。然而,其缺点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薄膜比重大、在低温下易变硬、在高温下易软化等。特别是,PVC膜在使用后会析出助剂,导致表面吸附灰尘,影响透光率,并且残膜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氯气。
聚氯乙烯棚膜的主要种类包括:
① 普通PVC棚膜,因不添加耐老化助剂,使用期仅为4-6个月,适合仅生产一季作物。
② PVC防老化膜,添加耐老化助剂后,使用期可达8-10个月,适合春季及秋季栽培。
③ PVC无滴防老化膜,具备防老化和无滴特性,透光性和保温性优良,使用寿命可达12-18个月,广泛应用于节能型日光温室。
④ PVC耐候无滴防尘膜,薄膜表面处理后增加了透光率,更适合冬春栽培条件。
相比之下,聚乙烯(PE)棚膜则具备轻质、柔软及无毒等优点,透光性也相对较好,是我国主要的农膜类型。然而,PE膜的耐候性和保温性比较差,如果不添加耐老化剂及无滴剂等助剂,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其主要产品有:
① 普通PE棚膜,直接用原料生产,使用期仅4-6个月,逐渐被淘汰。
② PE防老化膜,添加了耐老化助剂,使用期可延长至12-18个月,适合进行2-3季作物栽培,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大棚膜对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未来大棚膜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将更加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