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已经对小米和顶级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见怪不怪了。
想想看,2011年时小米1之所以让人“尖叫”,一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小米那时只是个无品牌、无工厂、无销售、无信誉的“四无”厂商,却让自己的手机用上了夏普LCD触屏和高通的处理器,并让富士康代工。
这超乎了人们的预期。在没有信誉的时候,你很难说服一流的供应商为自己服务——大多数大型部件供应商都对既有客户极为忠诚(比如对苹果);而一些顶级供应商也由于不愉快的合作经历对中国手机企业颇有偏见,比如他们只会生产苹果产品的廉价仿制品,或是大量采购零件、生产手机,却根本无法卖出去。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战略管理与创新学教授 Howard Yu在他的文章《小米如何赢得顶级供应商?》中,尝试对曾被全球100强供应商中的85家回绝的小米,最终靠什么赢得了与顶级供应商合作做出解答。
Yu教授提出了小米曾使用过的三项战略,以下内容由FT中文网翻译:
1、小米的一部分高管放下其他事情,重点解决部件供应问题。雷军要求负责日常运营的林斌专注于供应商谈判,而非产品设计。接下来的5个月里,林斌将80%的时间花在接触潜在供应商上,开了近1000场会。在这一段压力缠身的时期,林斌的体重掉了将近20磅(合9.07公斤)。小米采取了一些特立独行的举措,来展现对潜在供应商的诚意。
2、2011年3月,日本福岛遭遇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两周后,雷军、林斌和另一名高管刘德飞赴日本,希望与夏普(Sharp)敲定显示屏供应。当时,大多数外国游客在逃离日本,小米几名高管搭乘的航班几乎空无一人。夏普高管对三人展现出的兴趣表示满意和感动,与三人从早上8点一直谈到晚上11点,直到他们会晤的场所、也就是大阪的那家星巴克(Starbucks)打烊才作罢。大阪是夏普总部所在地。
3、小米向手机芯片厂商高通(Qualcomm)强调了它的非传统业务模式,特别是它专为自己的手机开发的、基于Android的“MIUI”操作系统。MIUI定制性强,允许数十万名“发烧”用户创造新功能。每周,小米都会发布与尖端用户共同开发的新版本操作系统,响应他们在互联网和在线用户论坛上的反馈,将最有发展前景的功能集成进正式版。这帮助小米维持了较低的研发支出,而且还能每周发布新版本的MIUI。到2011年7月份,MIUI已拥有50万用户,其中30万为活跃用户。庞大、忠实的用户群进一步增强了供应商对小米的信心。
在“四无时期”,正是高管改变工作重心、采取特立独行的举措、强调自己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帮助小米赢得了供应商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