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首飞对我国航空工业意义非凡。”有航空业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C919首飞体现了我国在航空材料、航空机载等高端装备领域的研发能力。C919成功进入市场后,总销量有望达到2000架次左右,将开启一个规模达万亿元的市场。
在其看来,C919首飞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充分显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同时,飞机制造业具有很高的技术附加值和产业连带效应,一个大飞机研制项目能直接或间接带动成百上千家企业的发展,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升级有着重大作用。
首飞即获570架订单
欲打破波音空客两强格局
5月5日,中国商飞C919飞机成功完成了79分钟的首飞,标志着该架150座级客机的认证飞行试验项目正式启动。
截至目前,C919机型已获得全球23家用户的570架订单,其中,平安金融租赁、建信租赁的订单数量最大,均达到50架,工银租赁和农银租赁的订单数量均为45架。其他主要客户还有中国国航(9.220, -0.07, -0.75%)、东方航空(6.610, -0.05, -0.75%)、南方航空(7.980, -0.03, -0.37%)等公司。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一个首飞机型能拿到如此订单总量,成绩可观。
正因如此,记者注意到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商飞的预收款项明显增加,从期初的11.26亿元增至16.59亿元。而在2015年末,这一数据仅为5.17亿元。
事实上,从全球大飞机市场竞争格局来看,C919的首飞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国产大飞机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还需要取得国家民航局、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航空公司等的认可和支持。”前述专家表示。“首飞后就要等适航验证了,具体的时间不太清楚。”
据了解,下一步C919还将需要完成首飞和适航取证工作。中国商飞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产大飞机取证之后将开始批量生产,希望前期每年生产20架,之后50架,到2020年将具备150架C919大型客机和50架ARJ21-700飞机的年批生产能力。
同时,国产大飞机也得到了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今年6月份,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明确表示,民航局将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鼓励使用国产民机和机载设备,不断提高适航审定能力,积极拓展双边适航,加强国际合作,全力支持国产民机产业发展。
中国商飞借力资本
中航系上市公司获益
“几乎没有飞机是完全从一家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记者从中国商飞公司方面获悉,C919从立项、设计、建造到后期一系列工作均按照现代化工业流程体系,使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完成。C919采用“主制造商一供应商”模式,是以中国商飞为主制造商,由24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
记者梳理得知,C919背后供应商队伍中,承接机体结构主要为中航工业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航飞机(19.140, -0.16, -0.83%)和洪都航空(17.200, -0.17, -0.98%);承接设备和系统的主要是霍尼韦尔、泰雷兹、美国伊顿三家外商以及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而配件供应商中也有为数不多的民营公司,如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同时,在材料领域包括博云新材(11.700, -0.25, -2.09%)、利君股份(11.000, -0.01, -0.09%)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参与其中。
作为我国大型军用机唯一制造商,中航工业很早便介入C919研发。其旗下中航光电(35.690, -0.16, -0.45%)也是C919唯一的飞机安装架合格供应商。
除此之外,中航电子(16.600, -0.12, -0.72%)承担了独立研制和批量交付C919控制板组件与调光控制系统和集成断路器板等两个工作包的任务;中航飞机提供了包括ARJ21涡扇支线飞机前机身、中机身、机翼、前起落架等核心部件。
洪都航空在2016年年报中披露,作为C919机身等直段唯一供货商,公司自2014年开始已向中国商飞交付优质的前机身和中后机身产品。据了解,洪都航空项目约占机体份额的25%,占大飞机总造价的10%左右。此外,航天机电(9.870, -1.10, -10.03%)在2016年年报中披露,公司与中国商飞等分别在后压力框、扰流板接头、格栅、发动机叶片等结构件方面开展研发。
在材料领域,博云新材、利君股份等同样榜上有名。
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10年中国需要超过2000 架飞机,以1.3亿美元的均价计算,整机市场空间达到2600亿美元。按照5000万美元/架计算,预计C919有望获得共计300亿元-400亿美元的销售额,未来有望为相关公司及供应商在该项目的盈利情况大幅改善